开启一段茶文化的博物之旅

1484715050  发布人:贝铭设计

 ——10月17日-21日,首届中原茶生活博览会即将上演!

       2013年10月17日~21日,由大河报主办的首届中原茶生活博览会将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目前,距首届茶生活博览会还有近一周时间,本届现场有哪些精彩和与众不同的看点?来看记者提前打探。

       首创“茶生活”主题

       茶叶、茶具、茶艺、茶会、茶人的全方位茶体验

      近年来,郑州饮茶文化兴盛,伴随着由茶而起的茶产业也是风生水起。但是,传统的茶推广活动,大多停留在单纯展示上,展示内容也多单纯以茶为主。与以往茶展会不同,本届由大河报社主办的茶生活博览会,将以推广“茶生活”理念为核心,以茶为媒介,展示的是全面的生活方式。茶叶、器具、茶艺、茶会、茶人……这些都将在此次展会上见到。

       本届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专业的策展人,从空间规划,到室内设计,甚至具体到每个展区、展位的主题设计、衔接,以及特色区域设置上都经设计师之手细细打磨,以期与茶行业的走势相吻合——让茶进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更与本届的茶生活主题吻合——“有茶生活,幸福你我”。 

       用自己的身心去创造茶文化。作为办展、策展人的专业人士需如此,作为逛展人的你,也可以亲身营造自己的茶体验。

 

      专业策展人助阵

      做一场立体的、带有时空感的专业展览

       在郑东会展中心的布展现场,记者特别采访了本次茶生活博览会的策展人——贝铭设计总经理、设计总监赵战鹰。

       赵战鹰将此次展会的设计着眼点并非单纯放在以茶为核心的展会设计形式上,而是综合考虑了许多专业、成熟的国内乃至国际展会,巧布奇兵——比如参考了国际设计展、建筑展、国内的一些主题展,大胆地将空间和时间引入到本次茶生活主题展会,带来一场茶生活的体验展,亦是一场茶空间的艺术展,甚至开启一段茶文化的博物之旅。

       普通的展会,往往分成几个块状空间各自做展示,展示内容也就是陈列各家的主打产品。赵战鹰透露,本次展会的策划考虑是:打破空间上的惯性、单一,做一场立体的、带有时空感的专业展览,并不仅仅是展示,更是一种茶文化的体味和追寻。空间上,打破传统的布局,以扇形散射布置,两个主题区的内容又完全不同,避免长久观展的视觉疲劳;另外,进口处的茶具古今碰撞展出,由100把古瓷老茶具,与100把河南陶瓷传承大师的创新中原壶再现,是视觉的饕餮盛宴;现场,“以画说禅”为主题,将展出由国画家刘万林近期专门为茶生活博览会创作的30幅人物、花鸟、山水新作,与现场茶文化氛围相得益彰。穿梭整个展馆散置的竹林、红木家具,加上各个主茶区穿插不断的茶道表演,更是为观者带来真切的体验感,怀旧与时尚,古典与创新,仿佛东方古典文化集纳,穿越于此。

         赵总透露,还有一系列惊喜在现场一一揭晓。

        老茶具

                   ——读读古人茶具的故事

       邢窑夹耳执壶

  晚唐 高9.5cm 邢窑

  

        这把壶小口,短颈,丰肩,圆腹斜收,平底,肩部划弦纹装饰,置八棱形短流,在相对一侧设立一对带孔的方形夹耳,夹耳盖缺失。肩部棱形短流与夹耳之间安有曲柄。该壶胎体坚硬细薄,施釉至底,釉色洁白干净,近底处有积釉,釉色泛青。这件邢窑白釉执壶整体造型极为别致,是邢窑白瓷制品中的经典。

       唐代白瓷以邢窑器最为有名,邢窑白瓷当时曾远销海外,在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日本等国家的古代遗址中,均有发现。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唐中晚期大量流行。这时期执壶式样繁多,有短流、长流、曲柄、直柄等数种。此类执壶在唐代是用来装煮沸水点茶的茶瓶,在当时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日常用瓷。

  黑釉蓝斑执壶

  唐 高25.6cm 鲁山窑

  

       壶敞口,圆唇,短颈,圆形腹,平底,肩部一面为流,对应的一侧有连于口与肩的曲柄,柄上下端各有一圆形装饰。通体施黑色釉,壶内壁满釉,外部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灰白色。口、肩等部位施灰蓝色斑纹装饰。唐代花瓷一般来说,深色釉上饰浅色斑纹,斑纹任意泼洒,自然流淌,釉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变化莫测,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

       此壶造型为唐代典型器,其饱满、圆润的壶体显示出大唐盛世的风韵。釉面色调黑白分明,以大块蓝色斑点缀器物,质朴而凝重。这件花釉壶应为唐代河南鲁山窑的产品,相同类型的瓷器残片标本在鲁山窑窑址中大量发现。花瓷以其斑驳陆离的艺术效果迎合了唐人所追求的粗犷豪放的审美趣味,五代后停止烧造。

       第四届养壶大赛的5款参赛壶中,觚凌壶初次亮相便让许多壶友惊艳了,古朴内秀、方中寓圆的造型,配上灵动的字画,既是实用器,又可作为雅致的摆件。

     “觚凌”似乎是个奇怪的名字。紫砂村“村长”蒋卫东说,其实它应该叫“弧棱”,只是宜兴当地方言读作“觚凌”,口口相传,便有了如今的名号。弧棱,顾名思义,壶的四条棱有着圆润的弧度,成为“方中有圆,圆中见方”的浑方造型。

       觚凌是传统器形,由清末制壶大家黄玉麟首创。黄玉麟是个清高不羁的人,不为稻粱谋,一心追求紫砂艺术。对他来说,没有山珍海味不要紧,果腹便可;没有锦帽貂裘不要紧,御寒便可;只有艺术,马虎不得,敷衍不得。“每制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立品如此,宜其艺之精矣”。

        出自大师之手,自有不凡风骨。“觚凌的造型有点像金字塔,沉稳大气;壶型底方肩浑,下宽上收,方中寓圆,藏锋不露;壶身和底足浑然一体,整个弧度由盖至底一气呵成,很考验制作者的功力。”上届“壶王”李亚伟点评道。

       觚凌壶身两面有较大的留白,非常适合表现书画。这把参赛的觚凌壶,一面刻着“养德”二字,一面是喜鹊登梅图,寓意“喜上眉梢”。“觚凌的壶型像过去人们装钱币和粮食的袋子,有美好吉祥的寓意,其上的书画也颇具观赏价值,因此不少人把觚凌壶作为家中的摆件。”李亚伟说。

       觚凌的泥料是降坡泥,“这种泥料给人一种端庄古朴又不失灵秀的感觉,但它很难伺候,表面光滑而内质疏松,茶油渗进去后很容易养脏。一旦养脏,污渍就像一滴眼泪般留在壶身,难以去掉。”

       李亚伟建议,可以用单枞或铁观音来养觚凌,“不建议勤擦,要多用开水冲淋,在壶底、壶钮等细节处多下功夫。这款壶底足的设计虽然支撑力大,但偏薄又在四角,易磕碰,要轻拿轻放,最好别直接放在茶台,可以在茶托上放置浅色茶巾,再把壶放在茶巾上。壶身的四条棱线突起易受力,要注意擦壶时的力度,千万别把棱线养出贼光。”

       养壶即养心,领一把觚凌,在每日养壶的过程中体悟它的坚定而柔和内敛,圆滑而不失风骨,可谓一桩美事啊!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都路与康平路交汇处佳田国际广场A栋4楼

豫ICP备16041534号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都路与康平路交汇处佳田国际广场A栋4楼

豫ICP备16041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