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城市越发像个钢筋水泥的牢笼,变得比任何时代都缺乏生机和诗情画意。曾经滋养人性的自然被城市驱赶到更远的地方,作为人们精神寄托的山水、园林、花草、树木越来越成为城市的稀缺品。在功能性之外,赋予建筑空间更多的精神性,成为很多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一直在努力的事,赵战鹰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赵战鹰
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河南)副主任
河南贝铭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个人主张
陈设不是化妆,更像穿衣,不但要合身,而且要符合人的气质类型。
先有格局,才出意境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环境的延伸,陈设是对空间的再次解读。就陈设论陈设是片面的,应该站在整个空间、整个建筑、甚至周边环境、整个城市中考虑陈设。”最近一段时间,赵战鹰在思考人类聚集地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学术界热议的“山水城市”有很大的感触。
“山水城市并不是简单地引入纯粹的自然,而是一种‘人造’。自然是没有高下的,形态好坏都是人赋予它的,人把它联系到自己的价值观上,才产生了高下。人跟环境的碰撞产生了化学反应,这就有了精神层面的提升,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赵战鹰说。
接着他举了个例子:“电影《阿凡达》里面的悬浮山水就很有意境,有一些水墨山水的味道,《指环王》也有山水,就出不来这种感觉。”
“我们做陈设,就是要赋予空间一定的精神性,营造出某种意境。这种意境的打造,一来需要把握陈设点位与空间的关系,不是说把自然的景观、艺术品或某一场景搬过来就行了;二来要将与空间属性相匹配的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后,再有选择性的输出。”赵战鹰说。
在他看来,陈设设计是一个先进再出的过程,哪个地方需要摆放什么,哪个地方需要留白,需要设计师对整个空间作出系统的梳理后,再去精准地提炼。
忘记自我,关注空间本身
赵战鹰还提到了日本缩微式园林景观——枯山水。枯山水摒弃以往的池泉庭园,使用一些如常绿树、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
“白沙铺地,几尊石组,却让人联想到了大海和山。它是一种对自我的修炼,物质欲望越小,心胸越宽,精神上的东西就会呈现出来。设计师也需要修炼自身,只有自我的欲望降至最低,才能更多地关注空间本身。”赵战鹰说,这里的“欲望”不单单是名和利,还包括一些自己的设计主张和思维惯性。
他提到了华人导演李安,他的电影是“跨界”的,符号化不明显。从中原外省文化,到日式台湾本土文化,再到美国文化,李安辗转世界各地拍摄电影,每到之处都会被当地的文化所感染,并应用到电影创作中。
“反观当下的设计市场,需求非常多元化,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设计师只有先忘记自我,不受限于思维惯性,才能关注空间本应该拥有的东西。”赵战鹰说。
关注当下,结合本土文化
最近几年,赵战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文化空间设计上。比如,他目前正在与省内某高校合作一个博物馆项目。
城市文化空间是指人们感知和体验城市文化的各种场所,承载着独具特色又不断变化的城市文化。在城市同质化不断加重的今天,城市的文化空间就是一个城市特有的气质,展现地域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的文化内涵、人文风情、历史变迁。
“河南作为华夏民族早期最主要的居住地,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都是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文化空间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元素。但目前河南却没有多少令人称道的文化空间设计。我想这是本土设计师应该思考的。”赵战鹰说。
“呈现本土文化,不是说你把某一文化遗产复制出来,或者把传统的东西照搬过来就行了,而是把本土碎片化的文化元素进行解构,结合当下时代,注入设计师的思考进行再加工,最终围绕想要传达的文化象征,系统而连贯地出现在整个设计当中。”赵战鹰说。